原本需要3个月完成的计算量,在上海交大的“交我算”高性能计算平台,只需要4分钟就完成,为科研工作者大大减少了试错的时间成本。
新进教师涉及12个部门16个事项的入职办理流程,在上海大学只需“云报到”就可以一站式完成,无需奔波在教学楼间,大大提升办事效率。……
近日,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
“教育+数字化”时代已来,上海高校做了哪些探索?
今天(11月25日),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多所学校介绍数字化转型探索的亮点举措。
一、上海交通大学
超强算法驱动科研创新
聚焦超强算法赋能科研创新,上海交通大学自2013年开始建设校级计算平台,2020年初步建成了“交我算”计算平台集群。
平台群服务学校高精尖科研创新,为科研创新提供算力基座强大的存储能力和计算团队优质的代码级服务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奚立峰副校长介绍,学校将数字化转型实践场景不断推广到教育行业和产业领域,通过云网融合等关键技术,将交大模式推广辐射出去。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交大和行业内领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将交大智慧和产业优势强强联合,为国家和社会奉献高校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交我算”团队成员持续优化科研应用运行代码,全力做好教学实践支撑
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以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脚踏实地,已形成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领先优势,取得了师生减负、教学减时、校园减耗的效果,推进了学生全维学习、全面成长的全新模式形成。
作为上海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交大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教学评价带动数字化转型
“让教育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来一场‘不被打搅的相逢’。”谈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这样说到。在他看来:“必须深入研究教育,回归教育本原,牢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立足变革教育,发展教育科技。”
周傲英介绍,华东师大从2016年开始研发全链路的在线学习平台——水杉在线。
师生可以在该平台上体验mooc学习、交互式实训、在线编程自动评测、代码协作与创新项目等全链路的教学过程,平台收集并记录学习期间的所有学习行为数据轨迹,通过数据的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服务。
依托这一平台,学校发挥专业优势,以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作为案例进行综合评价,探索以教育教学评价带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和路径。
具体而言,探索构建包括学生学习数据和教学过程数据在内的指标体系;形成面向过程化评价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标准;针对综评录取、强基计划等特殊类型学生的发展评价,探索构建包括学生学习数据和发展过程数据在内的指标体系。
此外还将扩展平台功能,将平台从计算机语言和编程教学推广到语言教学等课程,再与校园生活和学习应用程序收集的数据融合,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乃至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行方案。
三、上海大学
打通数据孤岛,打造一站式平台
上海大学有400多个网站,700多个业务流程,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大概为100t,相当于学校图书馆的总藏书量。以往,由于缺乏系统治理,多个统计部门、多种统计口径、多个业务平台、多种数据接口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近期,学校通过信息化大平台的升级、整合与优化,构建“一数一源统一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现在学校的oa&pim平台上已经集成各类流程,实现各部门协同办理,涵盖收文、发文、学生迎新离校、用印申请、海外申请交流、请示报告、合同盖章等近300+项业务。
学校自主建设了贯通四个校区的120公里“环状”互联光缆,保障了校区之间网络联通的稳定性和速度,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并率先建成集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技防中心、能控中心、视频会议中心、可视化大屏展示中心和空间共享中心的一体化智能信息大楼。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介绍,学校建立了学位论文质量分析系统,通过对多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体质量,让学院和导师有更多的参考。针对同行评阅反映的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的改革和写作中心建设。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现实需求,更是深入推动高等教育革命性重塑、培养引领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大势所趋”,汪小帆说,“疫情终会褪去,但教育不能简单回到从前。”
四、上海师范大学
培育“数字时代的大先生”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推动上海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市教委确定的唯一一家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基地就设在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介绍,去年,学校在前期“人工智能+教育”实验班的基础上,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并开始招生,致力于培养促进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此外,学校也已经开始尝试推动多个教师教育专业培养过程的数字化转型,以此提升学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
具体而言,以教师教育为重点,推进四项建设。
一是升级改造物理空间。
在线下建设以人工智能(ai)驱动的,可支持师范生开展多类型教学,同时伴随采集师范生多模态数据的沉浸式教学空间。
二是数字化改造线上空间。
在流程优化和再造的基础上,对以往寓于线下的教师教育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内容的数字化改造,形成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线上智慧教学空间。
三是建立教师发展数字档案。
将为每一个师范生建立贯穿其教师教育、教师发展生涯的数字档案,详尽记录其教与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支撑其职业生涯终身发展。
四是构建师生发展数字画像。
将依托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生与教师发展数字画像,为师范生的科学化、个性化、精准化培养提供技术支撑。
李永智表示,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要以数字化优化教育治理体系流程、以数字化创新教学模式的沉浸式体验和针对性、以数字化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的探索和实践,建构顺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