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 21 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此,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新调整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并特别强调教育信息化,例如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高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今后学生选择高校,不光是听口碑,看师资,更直接的是通过Internet,接触各所高校的教学科研基本情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校园还是学校的一张Internet名片,一个永远放映的宣传片。一流的高校必将拥有一流的数字化校化校园并通过此窗口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实力和形象。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得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
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数字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于数字校园的明确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内各高校在建设数字校园时大多是参照清华大学所提出的大学资源计划(URP 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理念来规划和建设自身的校园网络。
简单的说,URP就是涵盖了大学校园网中各种应用系统的集成系统,以及使这些应用系统能够集成的基础系统。
URP提出了1+N+1(既1个基础平台+N个应用系统+1个门户平台)的系统构架和建设方案。
URP借鉴了ERP的思想却又不同于ERP系统中各种业务数据和业务逻辑密切相关的紧密耦合方式,而是通过一个基础平台,使得各个应用系统能够以一种松散耦合的方式实现集成。
URP是大学信息系统的总集成,它利用统一的平台和接口规范,将学校的各种信息系统集成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界面,并为后续的应用系统设计和实施提供统一、规范化的要求。
为了实现URP,需要建立一个公共的平台来集成各分立的系统,并确保各种应用系统只需要经过简单的修改(不需要推倒重做)就可以集成进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总体,使本来相对独立的系统之间能够很好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并且用户能够统一访问。
要实施URP,需要从学校全局的高度来分析,理清学校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关系,界定各部门之间联系,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应用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发大学的应用系统,形成一个有机集成的学校信息系统。
图1 基于URP方案的数字校园系统结构图
图1表示的是基于URP方案的数字校园系统结构图,上面3层就是URP,从图中可以看出URP的具体组成:
URP门户:
包括应用的聚集与展现、个人桌面的定制、单点登录与应用漫游、可用资源的检索和查询等功能;
URP应用:
包括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办公环境(i-Office)、数字图书馆、网络教学和网络服务等相关网络应用系统;
URP平台:
包括应用管理、用户管理与认证、权限管理、数据交换等服务模块。
图1中下面的“1”是URP公共平台,它是URP的基础,为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及应用间的系统级调用和统一的用户访问接口,从而实现应用的即插即用。
URP公共平台的基本服务模块包括:
应用管理:
为应用程序设定一系列外部接口规范,使得遵循标准的应用能够方便地集成,接口规范分为核心集、扩展集和可选集,支持不同级别接口规范的应用的集成度不同;
用户管理与认证:
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与认证,并提供用户单点登录和应用之间漫游的支持;
权限管理:
为用户和应用、以及应用之间的访问权限管理提供统一的规范,使得新应用能够被自动发现并被用户使用;
数据交换:
提供统一的信息视图和标准的数据交换服务,使得应用之间数据交换规范化。
图1中上面的“1”是URP门户,它是整个数字校园的访问入口点,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使用界面,用户进入门户后,除了可以看到公共信息外,只能看到与其身份相称的各项服务,成为用户的个性化网络门户。
门户的主要功能包括:
统一访问入口:
采用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实现用户单点登录(single sign-on,SSO),用户一次登录后就可以访问数字校园的各个应用;通过统一的访问控制管理,使得门户展现用户有权访问的应用,新增的应用也能够自动加入到用户的个性化门户中;
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导航:
能够集成遵循应用管理接口规范的系统,使得遵循标准的应用中的资源和功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示;能够根据各个应用在“应用管理”中注册的属性,指导用户更加高效、快捷地使用好各个应用系统;
个性化定制:
用户可以像定制Windows桌面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和编辑门户使用界面,例如选择喜欢的门户样式、添加需要的门户工具、设置经常访问的Web资源等;
资源检索和查询:
提供给用户方便的检索功能,使用户在众多的数字化校园中迅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
中间的“N”是指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种应用系统,用于解决各类用户对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高校信息化的主要应用系统包括:
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教务、科研、财务、人力资源、设备资产、档案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等;
i-Office系统:
为用户提供一个网络办公环境,包括日常办公、文档管理和网络空间管理,使学校各类用户将办公的大多数环节搬到网上,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督办,真正实现网上办公与管理;
数字图书馆:
将学校中各种数字图书资源(包括期刊、书籍、论文等)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管理起来,通过智能检索技术和宽带高速网络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给用户,它包括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的全过程;
网络教学:
为用户提供一个支持网上备课、课件制作、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等教学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
网络服务:
包括电子邮件、信息发布、IP电话、视频会议、社区服务、决策支持等各种网络服务系统与工具。各应用系统需要遵循URP的应用规范,如采用统一的认证与授权、数据交换和信息发布接口,提供统一的应用访问接口,甚至提供可与门户直接集成的用户界面。URP平台是整个URP方案的关键,是应用能够集成的基础,是松散耦合的系统集成的支撑。
2 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 校园网基础设施现状
学校校园网络建设从199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次投资。1995年原西南工学院投资145万开始了校园网络的建设工作,第一期实现了西区图书馆、西1~5楼、清华楼(规划信息点约1500个)网络互通;2001年投资30万,完成了西7楼的网络接入;2003年投资520万,完成了东区逸夫图书信息中心、东区行政楼、东区1~4#教学楼、东区教学楼群、东区校医院、东区游泳池网络基础建设并实现了东西两区互通。在此期间,与电信合作,实现了西区学生宿舍及家属区的网络建设,与铁通合作,实现了东区学生宿舍及家属区的网络建设。
随着校内各单位局域网的逐步建成,到目前,我校“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快速以太网已经基本建成,新老校区实现网络互连,校内所有单位、家属区住户、学生宿舍全部可以直接或通过运营商接入校园网,如果将各单位校园网局域网软硬件投入计算在内,校园网络建设累计投入资金估计超过1000万元。总体上,我校的网络基础平台已初具规模,为实现数字校园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下校园网拓扑(图2)、设备使用情况表(表1)及校园网络平台下的应用系统表(表2)可以对我校网络基础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
2.2 学校网络应用状况分析
在校园网络基础支撑下,我校网络应用有了一定的发展。图书馆的多种数据库资源访问、综合教务管理及网上选课系统、科研管理等(如表2所列),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校学生、教职工的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信息服务方面,全校的各单位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校园网宣传了学校的工作成就,为广大师生及时提供了与国内外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
但从整体上看,我校校园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备,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缺乏共享、应用缺乏集成、用户缺乏统一的接口,主要表现在:
1、没有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信息资源分散,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 缺乏公共基础数据平台,信息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低;
3、公共资源服务项目少,数字图书、学科资源平台建设滞后(利用率低);
5、 未建立起学校网上辅助教学平台,面向在校生的网络课程匮乏,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开展教师答疑、课程讨论等教学辅导活动;
6、安全意识薄弱,目前校园网络几乎是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
综观国内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历程,从1995年实施“211工程”以来,全国重点高校以及许多地方高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基础建设,据计算机世界报所属的CCW Research(计算机世界资讯)统计,截至2002年,全国1396所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有75%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硬件环境,有30%的学校提出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从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复旦、南京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其中清华大学起步最早,成效也最为显著,其多项应用成果都在其它高校得到推广。据2003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资料,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实现了校内网络教学和办公自动化。
另外,从2005年第三届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上各类学校介绍的情况来看,全国多数高校已经从网络基础基本建设走向有规划、有目标的系统集成应用的道路,而相比较之下,我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滞后。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制定校园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奋力赶上。
3 、需求分析
数字校园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解决方案,它不仅是提供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基础平台,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提供全面的软件系统,并利用这些软件系统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3.1用户管理
3.1.1电子身份
数字校园是现实校园在数字空间的反映,因此对于数字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他在数字空间也相应地需要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即电子身份。但是,在现有的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各个系统是独立建立起来的,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用户管理体系,各系统之间互不相通,造成了用户在不同的系统中拥有不相干的身份,给用户的使用和系统的用户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因此,对于数字校园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统一的电子身份管理系统,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的电子身份,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子身份访问数字校园中有权访问的任何系统。
3.1.2身份认证
所谓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就是判断一个用户是否真是他所声称的身份的处理过程。最常用的简单身份认证方式是系统通过核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看其是否与系统中存储的该用户的用户名和口令一致,来判断用户身份是否正确。复杂一些的身份认证方式采用一些复杂的加密算法与协议,需要用户出示更多的信息(如私钥)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如Kerberos 身份认证系统。
身份认证一般与授权控制(authorization)是相互联系的,授权控制是指一旦用户的身份通过认证以后,确定哪些资源该用户可以访问、可以进行何种方式的访问操作等问题。在数字校园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供各应用系统使用,但授权控制可以由各应用系统自己管理。
3.1.3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是根据学校成员的真实身份来赋予其相应的电子身份的处理过程。我校现状是由于应用系统的相互独立以及管理手段仍然采用传统方式,用户注册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并且使用不同的管理系统,如教师注册在人事处、学生注册在教务处、网络用户注册在网络中心等。
在数字校园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用户注册系统提供服务,保证用户信息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如果相应机构能够调整,有一个注册中心为各部门服务,则更能保证用户数据的统一。
3.1.4校园一卡通
所谓校园一卡通,就是利用 IC 卡(不等同于银行卡)作为电子身份的载体,使教师、学生在校园中能够使用 IC 卡完成一系列与其身份相关的活动,如注册、借/还书、上机、就餐等。
校园一卡通以校园网络作为基础,网上应用系统作为依托,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牵头环节,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校园一卡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全面实现校园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目前可实现的直接与校园一卡通相关的应用有:
用户注册系统;
图书馆管理系统;
食堂管理系统;
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
宿舍/办公室门禁系统;
电子钱包;
校园电话系统;
……等。
3.2数据管理
3.2.1数据存储
数字校园的数据量非常庞大,数据的存储方式对于数据的有效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来说,有集中存储、分散存储和分布存储等不同的数据存储策略,不同的存储策略有不同的优势和缺陷。根据学校数据分布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以集中存储为主的分布存储策略,即将绝大多数数据集中存放在数据中心,将一些有特殊需求的数据分布存储在相关部门(如财务数据、学生成绩等安全要求等级高的数据),各部门数据服务器采用统一托管的形式存放在学校数据中心,但整个系统的数据采用统一的视图,实施统一的管理。
3.2.2数据备份
数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在管理高度依赖于信息化设施的今天,数据支撑着学校的正常运行。因此,保证数据的安全,使数据不因意外的灾难而损毁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做好数据备份,并且是在校园中不同区域的分布式数据备份,是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稳妥之路。
3.3信息管理
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大量信息数字化后被存入计算机系统,如何管理好这些信息,使之发挥最大作用,是数字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3.3.1信息分类
信息分类是做好信息管理的前提,杂乱无章的信息只有很少的利用价值,信息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才能很好的提供给用户使用。
信息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从数字校园对于信息的使用角度来说,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
根据信息来源分类:
有教学资源、办公信息、管理信息、图书资源、档案信息、科研信息等;
根据组织形式分类:
有文本信息(如办公通知、规章制度、信息通报等)、多媒体信息(包括视频、音频、图形、图像信息)、数据库信息(如教务、科研、人事、财务、设备等信息);
根据使用范围分类:
有全局信息(全校共享信息,如电话号码、图书资源、教学课件等)、局部信息(如各院系的内部资料)、私有信息等。
这三种方法在信息系统中都需要使用,在实现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时根据信息来源分类,在信息发布时需要考虑信息的存储类型和信息的使用范围分类。
3.3.2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是做好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只有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组织,才能构成一个可流通、可共享的信息库。
在前阶段的校园数字化建设中,虽然制定了一些信息标准(如教务系统的统一编码),但是还远远不够,数字校园所要求的统一数字空间需要各个层次的信息标准来规范整个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信息标准是数字校园中不同层次的系统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够互相访问的基础,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信息标准的水平也反应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高度。
3.3.3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校园最重要的应用支撑系统之一,它直接管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现实校园的信息数字化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存储到数字空间,并根据相关的业务逻辑组织起来支持用户的管理活动,使用户实现管理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校园网络应该提供的主要管理信息系统有: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本科生教务系统中提供了教学计划、课程、注册、收费、选课、排课、学籍、成绩、毕业资格审查、系级查询等 10个子系统;在研究生教务管理中提供了培养方案、课程、注册、收费、选课、排课、学籍、成绩、毕业资格审查、系级查询、学位管理等 11个子系统。
科研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系统建立科技处-学院(部门)科研-教师的数据沟通渠道,教师申请项目、填报表等项工作在网上进行,学(院)部门领导在网上审查,科技处与主管校长在网上审批,使科研管理在网上进行。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为实验室管理提供网络管理服务,使得校、院各级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网络共同进行实验室数据的管理,达到简化实验室管理程序,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适应学校发展水平的目标。
可以充分发挥各实验室的功能以及各实验室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作用,方便全校师生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提高大学主要实验室的利用率。
系统能够为 WWW 用户提供各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并对大型仪器设备等信息提供查询功能。此外,一些重要的管理数据统计结果及获奖成果以主页的方式发布,供各级管理部门查阅。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及时提供可靠数据,为校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事信息的交换功能,建立以教师个人为核心的人员信息系统,来自教师的信息如论文、兼职、教学、学位、科研项目等由教师个人维护,基层单位审查,建立个人信息库,作为职能部门的管理的参考信息。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将各项基金管理工作统一到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平台之上,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实现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经费查询、通用基金管理(代交税金、退休基金、个人公积金)、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
外事管理系统
外事管理系统建立教师与外事办公室的沟通渠道,利用现代化办公环境,简化办事程序。
3.4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信息按照用户的逻辑提取出来,以方便的接口提供给用户。
3.4.1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是数字校园的基本功能: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收集、整理起来,主要是提供给特定的用户用于管理活动;而信息一旦收集整理起来,就可以提供给更多需要的用户使用。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按用户的需要,提取出来,展示出去,这就是信息发布的任务。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将建立一个覆盖全校的、综合性的、开放的、分布的、多媒体的信息服务的总平台,为全校提供一个统一的、提供更多服务内容的、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信息服务门户。
该系统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将各种信息服务(包括办公、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设备、后勤等)整合起来,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发布和服务。校内的各类用户只需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登录,系统即可按该用户身份和授权,定制出他可以访问的信息范围。系统为用户提供多种查询逻辑与灵活的查询条件设置方法,以满足学校用户对各个系统数据的查询需要。
3.4.2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是信息服务的高级形式。在信息积累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仓库,逐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依据信息系统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对学校上层管理人员提出的决策主题,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关联信息,为学校重大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如:教学评估、招生评估、毕业评估、学科评估等等。
3.5网上办公
3.5.1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学校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提供了基于校园网的协同办公环境,使学校办公逐步向电子化、无纸化方向迈进。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提供以下功能:
日常办公
办公邮件
信息发布
公文运转
会议管理
讨论园地
3.5.2网络办公环境
由于校园网络连接了办公室、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宿舍和教师家庭,同样一件工作在不同的场所办理成为可能。但是在处理工作过程中文件的保存、个人信息的保存、处理工作所需要的应用程序的安装目前都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另外,用户一般都有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如桌面布置、经常访问的 Web 站点、电子邮件地址簿、书签等,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流动的环境下,现有的系统并不能对同一个用户提供一致的工作环境。
网络办公环境就是为用户在网络上提供一个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用户可以布置自己喜爱的环境,如设置好经常访问的系统和站点、安装好日常使用的应用程序、存放好自己的文档和其它私有信息(如邮件)、保存好自己的工作场所,并且用户一旦通过身份认证进入这个空间,不论他在网络的哪个部分进入,都可以获得相同的环境。这种工作环境随用户的移动而自动迁移,将给用户提供极大的方便。
3.6网上教学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它是为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3.6.1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的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教师的电子讲义、课件、录像、试题库、以及各种数字化的教学素材。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教学资源的一份拷贝放在网络上,就可以供所有授权的用户同时学习,这将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解决开放式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另外,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很有好处。
3.6.2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它为校园网上的同步远程教学提供实时双向交互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校园异步远程教学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它将成为和课堂教学互补的不可或缺的第二教学环境。网络教学平台将建设成一个支持包括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平台,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
3.6.3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信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它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全过程。
3.6.4虚拟实验室
网络虚拟实验就是在 Web 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
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结合。虚拟仪器技术与认知模拟方法的结合也赋予虚拟实验室的智能化特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不但为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技术支持,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
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能够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中模拟一些实验现象。它不仅仅能够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的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
3.7电子商务
随着远程教育的开展和校内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进展,网上招生、在线注册、网上社区服务、网上支付等具有校园特色的电子商务将蓬勃发展。学生入学、注册、毕业手续中的支付行为都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完成。
建立一个学校校园范围内的电子商务平台,对内是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延伸,为校内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与财务系统的接口,以提供校内各种网上支付的业务,如交纳网费、校内消费等;对外提供银行与校内的资金结算,如学生通过网上支付将银行中个人帐号中的资金转入学校,用于交纳学费、报名费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数字校园中和支付相关的各个应用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网上收选课费对于推进学分制中按学分收费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复杂的收费变得简单。
3.8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的前提。在数字校园中,所有的数据、应用都在网上,保证它们的安全,是安全管理的职责。
安全管理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访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使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破坏、不丢失、或不被未经授权的恶意或偶然的修改;保证数据和应用的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有效服务,并且系统在发生灾难时能够快速完全地恢复。
4、数字校园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完整的数字校园系统,应该包含对教学、管理、资源、信息四个方面的全面支持,将校园网、广播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四网合一,通过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社区空间,为学生、教师、管理者提供数字化学习与生活体验。
要实现上述的目标,就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本方案建议书仅从校园信息化建设与规划方面展开论述,有关其他三网融合的问题不在阐述之列。
4.1体系结构
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是一个层次结构,图 3 是用轮图来表示的效果。在轮图中,着重表示的是功能的层次划分,在这里,内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内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
从图 3 可以看出,数字校园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最内圆是“网络基础层”:
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
次内圆是“网络基本服务层”:
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网络安全、以及公共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发布)等;
其次是“应用支撑层”:
它主要处理业务逻辑,将各类数据按照业务的逻辑规范管理、组织起来,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它们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
再往外是“信息服务层”:
它主要处理用户逻辑,将规范化的数据按照用户的需要提取出来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提供服务,如后勤服务、信息查询、决策支持、电子商务等;
最外层是“个性化门户(虚拟大学)”:
它是数字校园的总入口,各类用户通过门户进入数字校园,可以获得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信息与服务。在校园充分数字化后,大学的功能就将突破围墙的限制,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疆域的校园,用户进入门户就等于进入了虚拟校园。
4.2 总体框架结构
基于学校网络硬件基础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工作将着放在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并且将是一个长抓不懈的大事。
在今后的2-3年内,建议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从以下十个系统入手(如图4所示),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
图4 数字校园框架图
校园网网络基础系统完善与整合建设
公共数据库及查询系统(学校数据中心、IDC)
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门户平台(Portal)
公共资源服务系统(站群系统、邮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
网络教学及教学评估系统
数字图书、学科资源系统
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
网络安全体系
4.2.1校园网网络基础系统完善与整合建设
校园网络基础系统的建设,主要是根据学校基建工程、新校区建设、老区改造、网络设备换代等实际情况,新增网络基础设施、扩充并更新相关设备,实现楼宇千兆交换机双星型、万兆核心交换机环型连接(如图5所示),以保证校园网络7*24小时无间断工作的要求。
图5 校园网络主干拓扑图
4.2.2 公共数据库及查询系统(学校数据中心、IDC)
公共数据库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完成公共数据库建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化数字。
公共数据库系统是校园内一个高层应用平台,将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统一分配不同权限,查询相关数据,享受相应服务。
公共数据库的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建立全校数据信息标准
公共信息项编码严格执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2003.6),具体内容分为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子集、学生信息子集、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子集、研究生非学历教育信息子集、教职工信息子集、教学管理信息子集、科研信息子集、体育卫生信息子集、办公管理信息子集、房产与设备信息子集、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子集、图书管理信息子集共 12大类。
自建信息项编码依照上述标准规则建立,具体内容有学校组织制定。
2、建立公共数据库
教职工库(在职教职工基本信息、离退休职工基本信息)
学生库(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成人学生、留学生基本信息表)
成绩库(学生各门课成绩、辅修课程成绩、第二专业课程成绩)
课表库(各专业教学计划、本学期开课计划、本学期排课列表)
学籍变动库(学生所有学籍变动、奖惩信息)
财务库(部门业务费、科研经费、教职工工资、学生缴费贷款信息)
科研成果库(论文、专著、专利、鉴定成果等信息)
科研项目库(申请、在研、完成项目的信息)
设备库(仪器设备基本信息及使用情况)
代码库
3、各部门提供的信息服务
公共服务信息部分
本科生信息部分
研究生信息部分
人事信息部分
教务信息部分
科研信息部分
设备信息部分
后勤信息部分
党群信息部分
财务信息部分
一卡通信息部分
外事信息部分
4、建立专用数据库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技术是公共数据库建设的核心技术,对于保证已有的应用数据库(如教务管理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如财务管理数据库)与公共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步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操作,支持同一网段或不通网段的实时同步数据传输;具有图型化用户接口,实现ORACLE、SQL Server、DB2 Sybase Foxpro等异构数据库同步。
在建立数据库同步功能时,应考虑具有可扩展性。当有新的应用系统需要同步时,只要将新的系统进行分析,做相应的配置,即可完成数据的同步,这个操作不需专业的编码人员,管理员既能完成此操作,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即可。
5、灵活查询
灵活数据查询是结合学校原有的应用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抽取,把公共的数据提炼出来让学校的教师、职工、学生、领导共享,不同角色访问不同的信息。
系统管理员配置服务查询页面,以满足广大学校用户的查询服务要求。通过灵活查询配置,系统可以快速地构建出用户的需求。由超级管理员或者业务处室的管理员进行灵活查询的配置。终端用户(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及其它人员)通过终端进行访问。
6、智能打印
支持对公共数据库平台的数据抽取统计,能够统计历史数据,在数字化校园运行中,会出现通过公共数据库的某些数据自动抽取填报的需求,需要一个灵活的自动报表工具,统计表形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查询、增减和更改,帮助用户将存储在现有计算机系统中相对孤立的数据,整合为系统的业务信息,并以图形、报表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为学校提供准确报表和图表。
该功能应包括:信息域构建、基于智能查询的动态报表、固定报表和数据分析工具。
4.2.3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门户平台(Portal)
门户服务是数字校园的高级表现形式,位于各类应用之上,作为数字校园窗口,以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数字校园的应用信息,整合各类应用之间的间隙,学校用户(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可自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
门户服务除完成门户站点本身的所有功能,并根据数字校园建设的要求,需要提供各种服务的接入,如email系统、网上教学系统、办公系统、数字图书系统、主页托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
建立CA(认证中心)和LDAP(轻量级目录协议)服务,用户经门户登录学校公共数据库平台,从一个功能进入到另一个功能应用时,系统平台已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 Sign On)。
用户无须一次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门户平台外接的(集成的)应用子系统,而是单一的登录。系统平台并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
4.2.4网络服务系统
提供公共基础数据查询服务,包括:学校职工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科研项目及成果信息、实验设备信息等的查询、统计、打印。
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支持下,用户经门户登录公共数据库平台,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提供该用户相应的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
建设站群管理系统,提供二级网站建设与管理平台,开展虚拟主机业务,提供信息发布与应用服务。
建设完成大容量电子邮件系统,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
建设网上学术报告厅,提供跨校区基于校园网的交互视频会议系统平台。
建设完成网上直播、转播、视频点播系统。
建设全文检索系统,实现校内信息的智能搜索,提供信息检索服务。
4.2.5、网上自动化办公系统
根据教育部《教育政务信息化“十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五”期间教育系统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电子政务与电子校务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推进无纸化办公,进一步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水平”。电子校务内容有:信息发布平台)、办公自动化、数据中心。
办公自动化(OA)系统是电子校务的核心内容。办公自动化(OA)系统着重完成办公文档全电子稿,构建网上办公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会议通知、活动安排、重大事件公告化,办公自动化系统必须能够使学校各级部门、以及所有有关的办公人员都可以在桌面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公文的处理和传送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确保学校领导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系统要求预留与上级部门(如教育部的EDOAS)的接口。
4.2.6、网上教学与评估系统
1、网上教学系统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开展师生互动和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学习活动的主持者,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系统应该包括课程导航、课程点播、课程论坛、教学管理、课程管理、资源库(课件、素材、试题)管理、课件制作、作业提交、网上考试等功能。
2、网上评估系统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网上跟踪评价系统。该系统建设由教务处牵头立项实施。
在本系统开发应时,建议遵循以下规范:
编码标准应采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2002版,并兼顾与现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编码等一致。
软件系统采用三层架构:Broser/Server/DBMS
网络实时监控评估系统应考虑与数字教室在线点播系统集成。
4.2.7、数字图书及学科资源系统(略)
4.2.8、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位于应用系统层,属信息发布系统层的原始信息系统,其中的各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等一线管理人员的基本操作和管理平台,用于管理类基础数据的录入和日常维护,为校内各类用户享有各类服务提供原始信息。
按照学校划分的管理职能实际情况,学校数字校园至少需建设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研究生管理、人事管理、党群管理、外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宿舍与房产管理等十个管理子系统。各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数据库、信息服务系统及门户平台的层次关系(图6)
综合服务信息门户(Portal)
图6 数据库层次关系图
4.2.9 校园“一卡通”系统
建议通过银校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采用学校与银行联合发行的具有金融功能智能校园卡(银校卡)。
“一卡通”系统具有电子钱包和身份识别功能,并建立校园卡与银行卡的链接,实现电子圈存(银行卡向校园卡转账)。
电子钱包功能应用于学生注册交费、后勤服务和行政收费,身份认证功能实现工作证、学生证、上机证和借书证的电子化,还可应用于门禁系统、会议签到系统等。
4.2.10 网络安全体系
CA中心与PKI认证平台
数字签名系统
网络传输加密与VPN
防火墙与入侵监测系统
病毒防护体系
网络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