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按照教育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高校数字化校园,中等教育数字化校园,基础教育数字化校园。根据每个阶段教育的不同特点,其构建的数字化教育形式有所不同。
一、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六个数字化”和“一站式服务”:
1、环境数字化
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高校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管理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包含校园教务管理各个流程,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教学数字化
构建囊括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4、产学研数字化
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产学研环境,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
5、学习数字化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6、生活数字化
构建便捷、高效、高雅、健康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利用一卡通系统,实现校内外主要消费流通、学生入学缴费、身份认证及门禁管理等。
7、一站式服务
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校园信息化全面实现后,大学功能、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数字化校园。
二、发展现状
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 在:
1、国内外政府部门和高校对校园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更多的高校制定了整体建设规划和财务预算;
2、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校园,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流;
3、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维保障体系,已成为今后学校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的重点;
4、校园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
5、为学校各部处建设相关的管理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库建设;
6、公共通讯平台(邮件、即时通讯、短信等)和校园电子商务(与一卡通结合)将是今后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7、对师生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培训是今后信息化校园的工作重心。
数字化产业已经由原来的注重产品价格向着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方向转型,尤其是教育领域。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但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缺乏统筹有效的投入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能有效满足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是在投入内容上,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三、指导思想
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指导思想。
1、统一规划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2、分步实施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3、加强应用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 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时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以“应用起来”为主要目的。
4、整合资源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许多高校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置、开发了不少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5、共享数据
大部分高校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四、设计原则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须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易升级性、安全性、保密性、易维护性、可管理性”的设计原则。
1、先进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采用先进的思想、成熟的技术与设计方法,符合当前潮流与未来发展趋势,以便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具有长期使用价值。
2、实用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须坚持实用的设计原则,紧紧围绕学校的实际需求。在能够满足学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要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以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3、开放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采用面向服务的公共管理平台,通过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公共数据交换,整合、集成各类应用系统和各种信息资源,以尊重历史、满足现状、适应发展。
4、标准化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符合业界主流标准与规范,包括基础架构与各个应用系统,包括系统集成与数据整合,均遵循标准化原则,不依赖特定的网络、系统软件与硬件,能够部署并运行在各种主流的软硬件环境中。
5、可靠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支撑着整个学校的日常管理,必须具有高可靠性、高容错性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用成熟的热备份技术和集群技术,以确保不间断运行、确保局部出错不影响整体、确保快速响应。
6、稳定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证持续运行时间长、故障间隔大、无故障时间长。
7、可扩展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对于管理模式的变化、组织机构职能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等,能够通过规则引擎简便配置即可快速适应变化、满足需求。
8、易升级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采用独创的版本控制机制与更新包技术,能够简便快捷地完成平台整体或部分的版本升级。
9、安全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涉及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大量敏感数据,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安全制度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在保证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安全。
根据基础架构及各个应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与安全措施,保证系统安全。
10、保密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身份认证、角色定义与权限分配,确保每个用户能且只能访问相应的信息资源与应用服务。
11、易维护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用户包括校领导、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必须坚持易维护的设计原则,确保结构清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12、可管理性
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具有高可管理性,使得平台管理员和运行维护人员的管理简便快捷,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数字化校园涵盖校园生活的诸多方面,应进行统一规划、承前启后、分步实施。
数字化校园从总体规划建设上分为三层结构:服务接入、校内管理层、基础设施层。满足以Internet、移动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校内师生员工在任意时间(AnyTime),任意地点(AnyWhere),任意方式(AnyType)的访问及应用(AAA应用)。
1>、服务层:
包括门户接入、目录服务、WWW服务,其中WWW服务涵盖校内管理的诸系统应用。
2>、校内管理层:
主要由校内信息服务(包括办公系统、人事、财务、教务、学生、科研、物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远程教育、校园一卡通、身份认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构成。
3>、基础设施层:
包括网络基础平台、优化配置的数据库群、E-mail、DNS、FTP等网络基础服务设施。
五、建设内容
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首先提出总体解决方案,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1、网络安全
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2、校园信息管理
建设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
3、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
4、统一信息门户
建立一个信息的集成平台,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非结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
5、身份认证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安全性、便捷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6、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一卡通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
正确处理好一卡通与其他已有的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财务、教务等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问题是“数据集中”和“应用集成”的重要关键。
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它不仅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
“通”什么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校园卡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
功能和用途
“校园一卡通”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银行)两方面。
1>、消费:
可直接支付在校内的各种费用,如食堂就餐、商店购物、班车乘坐、上机上网、医院诊疗、资料复印、文件传真、洗衣、洗澡、理发、体育、礼堂等等;
2>、管理:
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自行车存放、门禁出入、考勤考绩、教学科研、学籍学分、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因此,校园卡既可以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又可以作为校内个人身份的证明。
3>、金融应用(银行):
通常在校园卡设计上采用两张卡,一张银行卡,一张校园卡,这两张卡在物理上分离,逻辑上一体。校园卡具有校内消费、管理功能,银行卡具有金融应用功能。而一卡通系统与合作银行连通后,由合作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在国内该合作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ATM机进行存/取款,也可在设有该合作银行POS的商业、饮食、娱乐场所消费、购物。
4>、其他
建设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建设等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院校通系统是针对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将学校的信息数字化共享,从而达到数字化校园的体系。
“院校通”完成后,学校将会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院校通”是一款院校综合管理系统,针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而研发,使用的是现 在主流的PHP语言+Mysql数据库,采用“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易升级性、安全性、保密性、易维护性、可管理性”的设计原则。经过多家院校使用中不断的完善。
六、示例
数字化校园系统是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公共平台,它既涉及学校每一个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又涉及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南博数字化校园系统设计初,充分考虑校园网性能、网络及系统维护人员业务水平、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全体用户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能力等现实校园情况,根据多年对教育行业的积淀,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实施协调方案。
一)、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的问题日显突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以期达到从分散应用向集中应用转化,从固定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化,从部门级应用向校级应用转化,从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转化。
二)、设计原则
1、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
2、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
3、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4、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
5、建设先进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科技管理、学生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学报管理、体育运动管理、后勤服务管理、一卡通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信息平台、教学评估管理、研究生管理、成教生管理与留学生管理等),实现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三)、数字应用
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
老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培训;
学校管理者可以自动分配教学任务;
整个学校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在固定空间之内,是一个个的学习中心、交互中心、分组教室、安静的区域;突破空间界限,人们可以通过交互式或基于WEB的交流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入校园网,进行学习和交流,整个校园已经无线覆盖,课桌椅等设施可以灵活布置。
1、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系统
由于融合网络,应用源源不断的完善,可以为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系统。教室、宿舍、礼堂、图书馆都智能化、网络化了,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在生活、工作的任何地方获得教学资源。
2、可视化、交互式教学
教师可以开展可视化教学,也可以通过交互、协作的资源引导学生互动式学习。学生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有丰富的课件,可以对信息进行搜和分析,学生很容易联系到老师甚至全球的专家。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在线职业培训。
3、新型学习工具
通过多种新型的学习工具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通过网络远程学习;通过仿真、虚拟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感同身受。
4、创建没有围墙的校园
将是一个终身的、没有围墙的校园,学生不会因为“毕业”而离开“学校”。
学生和校友通过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与学校保持联系,随着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终身技能训练。
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通过桌面电脑获得超级计算能力,开展协作的、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