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族类博物馆是传统文物保护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它能够有效地展示和保存文物,能充分彰显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还能够有效构建我国传统文化多元性,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功能。
关键词:民族类博物馆;文物典藏;对策
民族类博物馆对于其馆内的文物典藏管理具有一定的要求,首先需要保障博物馆文物典藏的科学性,其次要保障文物的展示能充分体现其馆内的民族文化特色。
1、民族类博物馆文物典藏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文物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对于具备民族特色的历史文物来说,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底蕴,代表着我国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构建出各民族各地区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文化的多元化有利于世界民族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同化性,进而降低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性。采用科学的文物典藏方式,有效保护民族类博物馆的文物,是保障民族特色文化向好发展的客观条件,是民族类博物馆发挥民族文化传播功能的基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类博物馆是民族文化集中、突出和聚集的地方,它能够有效地对特定的民族文化进行集中的管理和储备,是研究、发展、提高、保存民族类文化的基地。民族类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应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传播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贡献。
2、民族类博物馆内文物的特点
民族类博物馆馆藏文物具有明显的民族气息,并且民族类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发展也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在建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类博物馆要遵循国家对相关民族文化建设及文物保护发展的要求,始终保障文化建设具备多元化的属性,使文化建设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民族化发展,充分展现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在良好的文化建设背景下,要保障文物典藏环境的科学性,使文物长久保存,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民族类博物馆在对文物进行管理和展示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文物特定的文化内涵,保障文物处于科学的典藏环境中,承担起保存和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民族类博物馆的文物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展现。在具体的文化展示过程中,民族文物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对我国的各类主流文化和文物类型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效保障了文物的多元化、丰富化。民族类博物馆应展现典藏民族文物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不断突出自身特色及优势,盘活馆藏资源。
对于民族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社教活动而言,应能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这些典藏文物承载着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这些文化特征不断产生出良好的文化吸引作用,可以吸引广大群众来馆参观,进而充分发挥民族类博物馆的民族文化传播功能。民族类博物馆的文物是对具体民族日常生活、生产的客观反映,具备良好的写实能力,通过这些具体的文物载体,能反馈出特定民族的生活习俗,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民族文化发展建设的具体历程,这也是民族类博物馆具有一定的特殊历史时期生活、生产带入感的原因。
3、民族类博物馆文物的典藏现状
3.1、文物破坏严重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现代化生活生产工具的不断涌现,传统民间技艺及物品因逐渐失去生活载体和传承人而不断消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文物遭受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可能性随时存在,同时受历史上各种战乱动荡的影响,加上西方列强的强抢豪夺,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和被破坏,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也在不断减少,导致我国文物包括民族文物在内的各种文化载体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文物已不能有效满足在文化广度上及历史完整性上的展示,无法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给我国的历史文化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3.2、文物收集难
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不断收集文物或标本是民族类博物馆的重要业务工作。目前,民族类博物馆的文物是通过考古发掘补充的,这是因为广大群众保留的历史文物相对较少。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文物总体丰富度的完善和发展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征集的藏品进行科学化的展示和立体化的呈现也需要时间。
3.3、文物复制品的使用不规范
真实的文物受历史等原因的限制,很难被完整有效地保存下来,为丰富特定的民族文化,应增加文物复制品的使用。文物复制品在表现手法和具体形态上应完全接近被复制的文物,使文物所承载的文化能够通过既定的载体被有效地保留下来,弥补真实文物在数量及广度上的不足。上述是对历史文物的主动性复制,但部分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仿制品充当历史文物,导致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假冒文物,对我国文物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导致民族类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加大,目前,对文物复制品的使用还未形成完善的行业规范。
3.4、文物典藏管理不科学
目前民族类博物馆的文物典藏并无细致化的管理要求和标准,各个文物管理单位在进行文物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失误,导致文物典藏始终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不能有效保障文物管理的科学性,在文物鉴定、存储、展示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流程和机制,导致文物管理存在种种弊端。
4、民族类博物馆文物典藏对策
4.1、要突出民族文化价值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民族类博物馆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传播的优势,通过科学的展示手段和展示方法,突出民族类博物馆典藏文物所承载的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要以民族文物为载体,确保展示的文物具备一定的文化交流价值,通过对特定民族文物进行研究探讨,使现代化的文化建设能从民族文化中得到启发,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坚定文化自信。
4.2、优化管理手段
应对民族类博物馆典藏的文物进行等级划分,在理论层面上对文物工作的相关专业术语进行统一界定,建立现代藏品信息数据库,对重要文物进行详细登记、命名和属性划分,将来源、收藏年代等重要信息记录入档。在此基础上,突出我国民族类博物馆的文物典藏特色,进一步明晰民族类博物馆文物功能定位,提升民族类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的科学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安排专业人员组成文物鉴定团队,提升对文物的主动管控能力。
4.3、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对其保护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性和有效性相互结合,使民族文化瑰宝能够有效地传承下去。要不断提高民族类博物馆文物典藏技术水平,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规范文物的日常管理制度,通过制订科学有效的文物常规性保养机制,做好民族类博物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尽量避免发生文物破坏性事件。
5、结语
民族类博物馆作为我国民族文物的主要保护机构和典藏场所,承载着开发、保护民族文物的重要使命。民族类博物馆应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设立行业管理标准,制订一套与地方民族类博物馆典藏现状相符的文物馆藏技术模式,使文物典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国家重要的文物真正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