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校园电视广播
6.4.3.1有线电视系统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
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数字化校园电视台”正是推动这种变革的一项重要产品,可实现文字、音频、视频、课件等大量教学资源在校园任何场所任何时间进行点播、直播、广播服务的功能。
它同传统的闭路电视等电化教学手段不同,具有投入少、操作方便、交互性强、日常维护简单、资源丰富、升级性好、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符合未来教育技术发展方向等,与传统闭路电视无缝结合的优势,与智慧校园计算机网络有机融合成一体,避免学校重复投资,也可与校园广播结合使用,是现代教育的最佳选择方案。
“数字化校园电视台”是由数字化摄录(包括演播室声学装修)、采集、编辑、播出系统等组成,是供学校自行拍摄、制做各种电视节目录像,如领导讲话、优秀示范课、教师访谈录、文艺节目、运动会、实验活动等,并具有现场直播、录播、转播、转录等多种功能。
系统内设置摄像机、编辑机、非线编、直播机等系统设备。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求,实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等多种功能。
(2) 网络拓扑图
(3) 系统功能
搭建个性化网络电视台
可以接收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等信号,通过对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转换,采用网络电视台进行电视节目的网上直播。也可以直播大型活动、会议等,如:技能大赛、文艺晚会、体育赛事等。
全方位的自由录制功能
网上直播的同时还可以录制电视节目,放入点播系统让客户端进行任意时刻的点播观看,比如:设定每晚19点自动录制“新闻联播”,录制好以后自动上传至服务器,也可以定时广播录制下来的节目。
客户端也根据自己的帐号权限,在接收直播的同时把直播内容录制到本机,方便日后的学习,观看等。
定时广播节目、管理更加省心
管理者工作忙,不能全天候管理节目,可以把已存在的媒体资源设定为年/月/日/分等具体的时间做为节目的定时播出,让客户像看电视一样的效果,还可以添加节目预告、最新资源、节目排行等,极大的方便了管理者与客户的使用。且计划类型多样,分单次任务、每日任务、每周任务、每月任务,直播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方便地制定直播计划。
分组管理,管理更灵活
按照基地建筑功能的不同和人群的不同进行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限制策略,满足人群在不同场合的电视资源需求。
(4) 配置说明
系统在原XX学校数字电视网络上进行升级扩容,设备选型首重系统兼容性。
系统要求覆盖校内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公寓等主要建筑。
系统要求能够支持1080P及以下分辨率视频资源的采集、录制和播放。
系统要求配置2套录播系统,1套用于演播厅固定场所,一套用于移动现场。
演播厅配置按照演播厅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实行。
(5) 系统估算
播放端点位统计:假设教室每间100平米,则共有教室1337间(教学楼共11栋,建筑面积共133780平米);
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共2080间;接待中心16000平米,假设每间40平米共400间;
其他约100个点;
合计3917个点位。
按照每个点位前段配置一个机顶盒和一台42寸平板电视计算,每个点约4000元人民币造价,共约1566万;频道配置有线电视40个,卫星电视10个,自制节目频道10个(原三个学校每家1个,各技能大赛配置4个、其他3个),每个频道50000,共300万;演播厅装修20万;所有合计约1886万。
6.4.3.2校园IP广播系统
(1) 概述
IP网络广播系统采用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TCP/IP网络技术, 将音频信号以标准IP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是一套纯数字传输的双向音频扩声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缺乏互动性等问题。该系统设备使用简单,安装扩展方便,只需将音频终端接入计算机网络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广播系统,每个接入点无需单独布线,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数字视频监控、公共广播的多网合一。
IP网络广播系统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广播系统、调频寻址广播系统和数控广播系统的产品。因建立在通用网络平台上,并融入世邦自有知识产权的数字音频技术,多方面体现了显著的优越性:
功能方面:可独立控制每个终端播放不同的内容(如:局域网内200个终端同时播放200路节目)。不仅能够完全实现传统广播系统的功能(如:定时打铃、分区播放、消防报警等),而且还具备终端自由点播、终端间双向对讲等功能;
传输方面:音频传输距离无限延伸,可运行在跨网关的局域网和Internet网上,支持大范围的重要型应用,从主校区到分校区集中控制广播,从公司总部到各个地区分部的同声广播,实现快速、可靠的信息沟通;
音质方面:终端输出音质接近CD级(44.1K, 16bit), 满足对声音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如高考、大学四六级考试听力播放,及教室里的日常外语听力训练,每个发音都可以清晰可辨,不再为含混不清的声音所困扰;
可靠性方面:服务器(Windows操作系统)与IP网络主控机(嵌入式操作系统)提供双重保险,如一方故障,另一方可接管所有终端,确保系统基本功能正常运行。主控机与终端均采用工业级芯片,全天24小时工作,完全不受病毒侵扰。借助于成熟的以太网络硬件,整套系统无需额外的线路维护。
1) 功能介绍
l 涵盖传统广播系统所有功能
包括自动打铃、课间音乐播放、校领导讲话、播送通知和转播电台节目等
l 系统基于IP网络,遵循TCP/IP协议
一线多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避免重复架设线路,有以太网接口的地方就可以接数字广播终端,真正实现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多网合一。
l 双主控系统
由计算机服务器和嵌入式IP网络主控机组成的双主控系统,两者可同时协调管理,也可以独立运行,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
l 任意选择寻呼
通过IP网络寻呼话筒或网上的任意一台计算机,能指定全部、局部或单个终端,实现广播寻呼。工作站软件还支持跨越Internet的远程寻呼。
l 实时采播
将外接音频(卡座、CD、收音机、话筒等)接入音频服务器实时压缩成高音质数据流,并通过校园网络发送广播数据,安装在不同教室的数字广播终端可实时接收并通过自带音箱进行播放。
l 定时播音
数字广播终端具有独立IP地址,可以单独接收服务器的个性化定时播放节目。教师将需要使用的教材或课件存储在服务器硬盘上,并使用专门软件编制播放计划,系统将按任务计划实现全自动播出。
l 多路分区播音
系统可设定任意多个组播放制定的音频节目,或对任意指定的区域进行广播讲话;服务软件可远程控制每台终端的播放内容(划定区域播放)和音量等。
l 双向对讲
寻呼话筒与终端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可以实现双向对讲功能。用于日常联络和应急通讯。
l 教室自由点播
教师通过遥控器控制分布在每个教室的数字广播终端完成音频服务器中数据库的任意点播。操作简单方便。可彻底“摒弃上外语课带录音机到教室的教学方法”,教师只需要用遥控器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按一下播放即可!无需倒带、换面等繁琐的操作。
l 教室本地扩音
数字广播终端提供音频输入(包括线路输入和话筒输入)功能。教室计算机的音频输出可接入语音终端,经扩音播出。
l 教室U盘播放
数字广播终端具有USB接口。可插入普通U盘,在终端液晶屏上显示MP3文件名,用遥控器控制MP3文件的播放、暂停、快进、快倒、上一曲、下一曲,从音箱扩音播出。
l 功放电源智能控制
数字广播终端根据语音信号的有无,自动切换外接功放的电源,避免功放24小时长时间工作。终端还能根据设定触发强切电源。
l 消防联动
系统可接入消防报警信号,实现消防联动广播,并支持邻层报警。终端带强切功能,可控制三线制音控器。
l 音频素材制作
实现数字素材的录制、转换和剪辑。系统服务器可存储数千小时以上的音乐节目。
l 其他辅助功能
节目监听,可设任意终端作为监听器,监听其他终端的节目广播内容;
无线遥控,通过无线遥控套件远程操作节目的播放停止。
公共广播的三大功能应用
2) 系统拓扑图
(2) 校园广播需求概述
校园公共广播是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的和必要的设备设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公共广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服务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IP网络公共广播系统以其超越传统模拟系统的技术平台优势,更能灵活实现各种需求。
1)校园公共广播的主要作用
1、发布作息钟声
2、提供背景音乐(升旗、早操、眼操课、运动会等)
3、集会扩声
4、转播新闻
5、共青团、学生会自办广播节目
6、发布通知、寻呼以及其他语音信息
7、必要时播送通用的教学语音文件和语音听力考试文件
8、必要时发布警笛及灾害性事故紧急广播
2)校园公共广播的功能常用规范
l 一般系统的基本要求:
1. 应能发布实时的语音广播、录音广播以及转播国家和地方电台新闻。
2. 应覆盖教学区内的各个课室、实验室、功能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礼堂、操场和宿舍,以及食堂和公共通道等地方。
3. 广播覆盖区域应能分区控制,可视需要手动选通或关闭任何广播分区。
4. 应具有强插功能。即能对任何选定的广播分区(包括已经关闭了的分区)强行插入寻呼广播或其他紧急广播。在发生突发性紧急事件时,应能强行发布警笛。
5. 应能实现自动定时管理。包括定时接通/关闭广播系统的电源,定时播放已编排好的钟声/音乐铃声或其他节目。
l 高级系统的基本要求
高级系统除应符合一般系统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下列功能:
1.节目分区,即可同时在不同的广播分区播送不同的节目。
2.可进行录音和简单的节目剪辑。
3.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与直接供电系统配合使用。
4.配置可以自动切换的备用功放。
5.可向绿化带或休闲区发布背景音乐。
6.与消防中心联动。当消防中心发出警报时,广播系统能自动对相应分区强插警报。
7.支持中央集控(即可由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远程监控广播系统的运行)。
3)校园公共广播的工程常用规范
1.在常规情况下,校园公共广播信号通过布设在广播服务区内的有线广播线路或网络传输。
2.校园公共广播信号也可用无线传输,但须接受有关无线电广播(或无线电通信)法规的管制。
3.校园公共广播原则上是单声道广播,但不排除根据实际需要在有条件的局部区域内营造立体声效果。
4.如果不考虑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则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不小于广播扬声器总功率的1.3倍。
5.室内广播功率传输线路应使用阻燃护套线,传输线截面宜保证衰减不大于3dB,且干线截面不小于1平方毫米;室外广播功率传输干线截面不宜小于1.5平方毫米。
5.线路应穿管或用线槽敷设(室内线管或线槽必须是阻然材料),不得与电力线路、电话线路、校园网络线共管或共槽。
6.课室音箱功率不少于5瓦。露天设置的音箱必须用全天候防水音箱。
7.具有室外金属布线的广播系统考虑避雷设施。
8.由广播前置放大器到功放输出,信噪比不劣于75dB(线路输入)或60 dB(话筒输入);频响不劣于60 Hz~15 kHz。功放的输出额定功率应与标称值相符,应有输出短路保护。扬声器系统的频响不劣于150 Hz~12 kHz,灵敏度不劣于88 dB。
2、系统配置说明
①传输
基地占地规模和建筑规模大,利用基地校园网组建纯网络校园广播,将校园广播和语音教学融为一体,为基地打造一个充分体现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的数字化网络语音平台。同时不用专门布线,节省成本。
②功能:
常规:按配置清单交付的广播系统,可实现定时打铃、背景音乐、听力考试、语言教学和消防报警功能,以及其他辅助应用。听力考试可同时播放多路数字音频。
高级功能:教育基地具备举行各种大赛的能力,需要具备独立制作高品质广播节目的能力。
③优先权:消防联动广播 > 寻呼话筒 > 定时打铃 > 定时节目 > 教室点播
④组成
基地建筑按照功能划分为教学楼、辅助教学设施、后勤服务设施等,功能的不同相应的对广播的需求也是不同。本系统由广播控制中心及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实训基地、体育场、学生生活区及校园内公共休闲区域等分区组成。
广播控制中心:由系统管理服务器、IP网络主控机、调音台、数字调谐器、卡座、播音话筒、机柜等组成。
办公楼:由数字广播终端、功放、分布在各楼层的室内音柱组成。实现接收校园广播节目等功能;
教学楼:每个教室安装一台教学数字广播终端及音箱。实现接收校园广播节目、点对点控制、课件点播等功能;
实训基地:每个实训车间安装一台教学数字广播终端、功放和音箱。同时配备安装无线话筒、有线话筒、无线遥控器等辅助控制设备,实现接受校园数字广播节目的同时兼顾本地扩音。
体育场:由数字广播终端、功放、室外音柱,以及无线话筒、有线话筒、无线遥控器等辅助控制设备等组成。实现接收校园数字广播节目及本地扩音等功能;
校园主干道休闲区:由数字广播终端、功放、艺术音箱组成。实现背景音乐播放。
学生宿舍、科学馆、教学楼区室外分区:由数字广播终端、功放、音柱等组成。实现接收接园广播节目等功能,以及部分区本地播放扩音等功能。
⑤扬声器的布置设计: 系统保证了在有BGM背景音乐的区域,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80dB或高出环境背景噪声15dB。紧急广播则要求通道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25m,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小于3W。由于学校为公众场所,下课时背景噪声较大,这就要求公共广播信号须大于噪声15dB以上,才能清晰有效。最终的设计为背景音乐的声压级大于75dB,频响特性150Hz~5kHz,±3dB。
⑥功率放大器容量设计:功放输出电压采用100V,考虑到线路损耗因素,功率放大器容量按该系统扬声器总数的1.3-1.5倍确定。
⑦充分利用原有系统
由于原XX技术学院建有校园自办广播电台,可迁移到教育基地后,适当扩容后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3) 系统估算
播放端点位统计:假设教室每间100平米,则共有教室1337间;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每层布2个点,共160个;其他建筑1000平米一个点,约326个点;室外800平米一个点,约380个点。室内以一个点3000元人民币造价估算,室外一个点以5000元人民币造价估算,计算得73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