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信息”或“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于11月8日获上交所受理。
公司本次上市拟发行股份不超过5.06亿股,计划募集资金91.48亿元,中信证券为主承销商。
伴随公司CPU、DCU产品陆续上市销售,海光信息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但受毛利率下降、研发投入占比较高等因素拖累,公司目前仍尚未盈利
此外,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被列入“实体清单”等相关风险也值得留意。
国产处理器厂商 营收主要来自于7000系列CPU产品
海光信息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CPU是服务器、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的核心部件,代表了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当前,全球CPU行业市场份额较为集中,代表性厂商包括Intel和AMD。国内企业中,除了海光信息,还包括海思半导体、龙芯中科、上海兆芯、天津飞腾等。
处理器行业,国际市场主要被英伟达和AMD占据,国内参与企业包括公司、海思半导体、寒武纪等。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报告期末,海光CPU系列产品海光一号、海光二号已实现商业化应用,海光三号处于验证阶段,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海光DCU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已经实现小批量生产,深算二号处于研发阶段。
海光的CPU产品包括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分别应用于高端服务器、中低端服务器、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2021年上半年,公司三大系列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8.02%、10.67%和21.31%。
图1:海光信息主要产品信息
海光信息旗下有两家主要子公司,分别是海光集成、海光微电子,均为公司与AMD合资建立,公司分别持股70%和49%。
2016年3月和2017年10月,海光微电子、海光集成分别与AMD签署了《技术许可协议》,约定AMD将高端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许可给两家合资公司,该许可在两家合资公司运营期限内持续有效。
营收快速增长 毛利率下降、高研发投入拖累利润
2018年至2020年,海光信息实现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由0.48亿元上升至10.22亿元。随着营收快速增长,海光信息的应收账款金额也持续上升,由2018年末0万元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末2.89亿元,同期的营业收入占比从0.00%上升至51.14%。
此外,公司客户较为集中,2021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91.72%,其中来自公司A的营收占比达到66.61%。
海光信息的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但亏损幅度有所收窄。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7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0.42亿元。
图2:2018年至2021年H1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
海光信息增收不增利的其中两个重要原因为毛利率下降以及研发投入强度持续较高。
数据显示,海光信息2018年至2020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3.84%、70.17%和67.67%,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此,公司解释称除2018年毛利率较高外,其他年度毛利率小幅波动主要是公司在不同期间销售产品结构占比有所变化。
2018年公司产品开始量产,面世初期产量较小平均单价相对较高,所以综合毛利率较高。2019年和2020年,3000系列CPU产品开始量产销售,平均单价较低,占比持续扩大,所以综合毛利率下降。
2021年上半年,由于主要销售新产品海光二号,平均单价有所上升,使得公司的毛利率小幅回升至70.28%。
报告期间,海光信息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这也客观上延缓了公司的盈利进程。
数据显示,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持续超过同期营收,2021年上半年最新为151.04%。不过,公司也保持了超过四成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
图3:2018年至2021年H1海光信息研发投入占比及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海光信息合计拥有员工1038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940人,占比超过九成。
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中科曙光为第一大股东
2014年10月,海光信息的前身海光有限成立,2020年变更为股份公司。
海光信息于2020年9月进行了第三次增资,新增注册资本3567.2727万元,增资对价合计4亿元,由中信证券投资、昆山高新有限进行认缴。据此测算,海光信息当时的投后估值超过220亿元。
海光信息目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截至本次发行前,A股上市公司中科曙光(603019.SH)、成都国资、海富天鼎合伙、蓝海轻舟合伙分别持有公司32.10%、19.53%、12.41%和6.99%的股份。其中,蓝海轻舟合伙是公司的员工持股平台。
此次上市,海光信息计划融资91.48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研发、新一代海光协处理器研发、先进处理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
图4:海光信息募集资金用途
2019年6月24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海光信息列入到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中。
根据《出口管制条例》,公司采购、销售含有美国受限技术比例较高的“管制物品”将会受到限制。
(C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