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





良渚古城遗址(良渚管委会提供)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以符合标准iii、标准iv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7项世界文化遗产和第55项世界遗产。





        监测是随着世界遗产保护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保护方式,不仅保护着遗产的现在,还预示着遗产的未来。


       历时四年,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项目顺利完成,且受到了国际专家的肯定。


       自2015年开始,为配合良渚古城申遗项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良渚遗址管委会组建成专业团队,并委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和文物保护工程所的精兵强将开展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方案设计及实施指导工作。


       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于2018年9月顺利通过了国际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尤其对遗产监测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际专家听取监测工作汇报



新机遇·新挑战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目山东端山前的河网平原,隶属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良渚古城遗址以建造于约3300-2300BC间的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以及玉器为主的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瑶山祭坛发掘照片(良渚管委会提供)



出土玉器照片(引自申遗文本)


       良渚古城遗址由瑶山遗址、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城址四个片区组成,申报遗产区面积为1433.66公顷,缓冲区面积为9980.29公顷,总面积达11413.95公顷。


良渚古城遗址地形地貌图(引自申遗文本)



       良渚古城遗址区划面积大、遗存要素多、分布范围广、周边环境复杂,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极度困难。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及农民生产生活等对土地资源产生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应对社会发展对遗产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带来的冲击和破坏,是全面保护良渚古城遗址面临的主要难题。


       为解决良渚古城遗址面临的新问题,有效防范风险,维护遗产价值以及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建成一套符合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需求的监测预警体系势在必行,必然会给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带来新机遇。




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




新理念·新方法


       基于遗产价值支撑以及遗产状况的全面勘察与评估,根据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需求及特点,采用多部门有效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支持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遗产本体、总体格局、本体病害、自然环境、考古发掘及建设控制等16大类167项。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日常巡查


       日常巡查是发现遗产本体和环境保存异常状况,及时防范、控制或消除各种潜在或已存在风险的重要手段。


       良渚古城遗址遗存要素多、分布范围广,周边环境复杂、建设压力大,巡查对象涵盖了所有的遗产要素、遗产环境以及其它的自然和景观环境等,规范、有序的执行日常巡查任务,能够使遗产本体和环境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日常巡查


       评估对遗产价值产生影响的形态格局监测


       良渚形态格局反映了良渚古城遗址的选址特征,体现了遗产要素之间不可分割的空间关联性,是构成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利用遥感影像,以及使用无人机和相机进行定点拍照的监测方法,重点监测遗址四大片区内重要的空间关系,了解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形态是否发生变化,评估其变化对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影响。




形态格局监测


       支持研究决策的本体病害与自然环境监测


       及时掌握本体病害与自然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有助于分析遗产本体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良渚古城遗址对保存情况较差或病害威胁较大的遗产本体,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位、降雨量、区域空气温湿度、局部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行了重点监测,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提供科学研究数据。



本体病害监测



自然环境监测




       支撑价值研究的考古发掘监测


       规范、完整的记录整个考古发掘工作对遗址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工作现状,主要建立了历年考古发掘资料数据库,以及对正在开展考古的场地开展定期监测,记录现场发掘照片、发掘面积及进度等信息,为确定遗产本体、研究遗产价值提供重要资料。



       防范于未然的建设控制监测


       遗产区、缓冲区内的违规、违法建设可能会对遗产本体、周边环境及景观风貌等造成一定的影响。重点选择了天际轮廓线以及新建项目的建设情况开展主动监测,提早发现涉建问题,及时解决与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给遗址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针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特点,研制了良渚监测云,设计了网格化监测模式,引入了遥感监测,采用了无人机定点巡查等新技术、新方法,并建立了多部门合作的监测工作机制、完善的预警处置流程、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等新理念,切实使遗产监测成为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





良渚监测云




       通过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可全面了解影响遗产本体和环境保存的各方面因素及发展趋势,实现了对良渚古城遗址全面、科学的管理,确保其突出普遍价值得到有效保存。





结语·保护与传承



       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不仅为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基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形势、新理念、新问题,在超大范围遗址管理、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社区居民参与、多部门协作运行及预警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遗产监测提供了一套可借鉴、具有可操作性的范例。



       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也是历史性开端,面对新要求、新挑战,保护好良渚古城遗址才是最终目的。


       结合良渚古城遗址自身需求,依托专业机构力量、引入社会公众参与模式、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借助和发挥遗产保护管理、监测、展示阐释等各方面的优势力量,保护好良渚古城遗址,传承好历史文脉。



        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图:https://www.wochmoc.org.cn/home//html/1//9/index.html





Copyright 2015-2035 西安越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YUEYINGIT.COM | 陕ICP备2020016252号-1
客服QQ:5815557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