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整个世界的数字化应用逐渐增多,因此,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当中也逐渐趋向于数字化建设。博物馆也加强了数字化分析和文物管理,博物馆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推动其经营和建设,重视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当中以数字化对文物进行保护工作和管理的方案,依照的是数字化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从原来的追求吃饱穿暖逐渐转为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


       而博物馆又是一个增长文化知识的好去处,这就需要不断对博物馆当中所展览文物的保护工作进行更好的规划,让图书馆能够在有计划保障的情况下运行下去,实现长久发展的目的。因此,本文将主要对博物馆当中的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展开相应的论述。



       一、馆内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一)加强文物保护的必然要求


       在计算机文化不断发展的推动之下,博物馆数字化管理以及文物保护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新鲜事物,博物馆的数字化文化建设正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数字化在当今博物馆当中的应用是文物的保护工作以及发挥文物价值的前提条件,这也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些年以来,博物馆公共开放力度逐渐加强,进入博物馆游览的游客日益增长,这就给文物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难题,在博物馆当中人为损坏文物的事件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然而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实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在展览文物时进行三维的激光扫描、远近景拍摄和纹理方面的测量以及虚拟投屏,将文物虚拟地呈现在展览的观众眼前,减少了游客与文物的接触,从而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




     (二)发挥文物价值的客观需要


       文物可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科学研究及公共教育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文物的价值非常之高,能够根据相应的文物来考察一个时代发生的事件。


        发挥出文物的价值是博物馆内展开各项工作的重点,而对文物实行科学的研究并进行对外开放的展览是实现文物价值的必经之路。数字化的文物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物对外开放展览的便捷程度,博物馆在进行文物展览时可以采用一些数字化产品,这样就能够两全其美,既不损害文物还能够供人们参考研究。


       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能够被拿到别的地方展览,有效地降低了在外展览当中的成本问题,更加提高了对外展览的水平及宣传教育的效果。




      (三)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措施


       新兴的数字技术是可持续地为广大观众保护和传播文化遗产的关键因素,并且是在中国创造价值活动的核心,这些活动对创意经济有贡献。中国自上而下的政策,例如“文化技术创新计划” 旨在“充分促进科学技术融入文化部门”,以及提出的“十三五”规划,旨在“建设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 。


       博物馆中正在采用越来越多的新兴数字技术,这些数字技术是以对象为中心的,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用户。也就是说,数字展品的设计是自上而下的,并且重点放在物品上,而不是访客的需求上,我们与博物馆代表进行的非正式采访和讨论证实了用户研究的缺乏。因此,评估中国文化机构中数字技术的采用和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以此来了解其数字化福祉,以及成功实现中国为其制定的宏伟计划。



       在西方,大多数评估都是在单个博物馆内进行的设备级评估,这些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内容以及用户如何通过用户界面与他们互动。我们认为需要对采用和使用进行评估的广度,以了解和确定数字技术采用和使用的整体状况。


      了解博物馆采用数字技术的广度和用途将揭示与中国的战略性国家计划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相关的挑战和机遇。



       二、博物馆当中文物数字化管理



     (一)创新新的管理方式


       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文物可能在其形态上发生一些改变。文物数字化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文物通过数字化创新的形式来进行文物保护。在这当中文物的修复工作又是文物保护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传统的文物修复工作既费时间又费人力,更容易让文物出现二次损伤,因此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博物馆当中利用数字化对文物进行保护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文物的修复工作提供一种保障,让其能够自动还原,自动匹配大小从而提高了文物修复工作当中的工作效率,以及创新了文物保护的方式,从而以创新的文物保护方式来加强对博物馆当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能够很好地实现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且还能够将博物館逐渐地推向大众的事业当中,让博物馆成为一个大的公共教育设施。




      (二)数字化管理建立相应的审查模板


       在博物馆进行数字化管理时,需要馆内的工作人员将数字化管理的系统融入到文物的出入库管理模板当中。对馆内的藏品进行藏品的现状、数量和摆放位置等进行审查。然后记录藏品在馆内进出库的时间以及去向和出库的理由等。还有在藏品归还馆内时进行相应的审查工作确保其没有被损坏。


       这项流程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让工作人员清晰地知道藏品在馆内的什么位置,并且能够让文物在外出展览时不必要将文物的本身直接带走,从而就减少了文物在运输当中由于各种原因对文物造成损坏的情况,还能够直接地避免人为造成的损坏,从而就让博物馆当中的文物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从而让图书馆中的文物数量以及质量能够有一份保障。




      (三)文物数字化管理建立将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



       利用多媒体来将馆内文物的资料和图形以及视频等信息进行整理,从而实现多角度的保存和备份,能为游客提供一个准确的查询服务。通过这项工作还能够实现博物馆的自动化办公,管理的现代化,以及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对馆内文物进行数字化管理,不仅仅能够很好地了解库存当中文物的种类以及其相应的资料还能够为博物馆提供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而且博物馆再进行数字化管理时还可以与图书馆的防盗,防火系统相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完全的管理体系,从而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与互联网相互结合,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博物馆,这就成为了博物馆能够与时俱进以及开拓和创新的必然选择。



      (四)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博物馆的科技水平


       在博物馆当中对文物施行数字化管理,能够促进科学研究视野的发展。通过依靠计算机的统计功能,能够在几秒之内就完成了馆员几天才能够完成的统计工作,从而使一些研究人员对文物研究的时间得到节省,并且让研究更加深入、更加便利。在文物展览时还可与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能够让展览的场地变得非常丰富、更加生动。




      (五)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文物早期保护


       对博物馆文物定期进行状况调查,旨在为文物的存储和展示制定最佳策略,是博物馆和保护工作室的重要工作。为了有效地保护易受伤害的文物或艺术品,需要采用无损、高度敏感和定量的方法来检测和记录初期的损坏情况。在缓慢进展、环境引起的表面劣化的情况下,早期损坏检测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检测可以在物体的结构完整性受到威胁之前很早就采取预防措施。


       监视方法只要足够灵敏且足够准确,就可以用作“预警”系統,从而有助于检测在展览品存储或运输过程环境中的有害影响、振动或气候波动。通过散斑干涉法可以适当地满足上述要求,散斑干涉法是公认的并且广泛用于测量亚微米位移分量、应变、变形和扩散散射表面的振动。干涉技术提供了高速和实时的测量,因此对于分析文物的表面完整性特别有吸引力。


        迄今为止,散斑干涉法在检测各种遗产物体中的断裂和表面缺陷方面特别成功。


        尽管与标准的状态调查方法(例如,宏观摄影或敲击方法)相比,散斑干涉测量法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但实际上也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方法在更大范围的表面诊断中的应用:


       第一个难题是对斑点干涉图的定量分析,同时又要自动进行解释;

       第二个难题是在实验室外(在画廊或保护工作室中)进行的状况调查过程中要达到很高的精度。


       自动解释测量值的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保存者和策展人处理艺术品的期望,任何表面分析方法都必须灵敏,而且必须对所记录干涉图像上的条纹局部簇所代表的特征提供明确的解释,仅当解释过程完全自动化时才有可能。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本研究中使用了一种全自动算法来使用DSSPI记录和分析振动物体。该算法已经在实验室和保护工作室中使用连续波激光成功地测试了DSPI。


       总而言之,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文化开放程度的标志,当今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收藏、展示,而是能够让博物馆面向社会,走向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为人们群众服务的一种公共教育机构。


       在步入数字化时代的同时,我国在博物馆数字化管理以及文物保护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相信我国在未来博物馆数字化可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治瑞.浅析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116-117.

[2]杨姣.浅析基层博物馆精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以高台县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4):101.

[3]李宗康.文物·传承·智慧化——基于智慧博物馆背景下的文物管理保护工作研究[J].常州文博论丛,2018:125-128.

作者简介:陈姝聿(1987-),女,秦皇岛,本科,文博馆员,文物保护。


Copyright 2015-2035 西安越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YUEYINGIT.COM | 陕ICP备2020016252号-1
客服QQ:5815557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