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大数据管理技术”探析。

       摘 要:


       通过对大数据概念的阐述,对大数据管理在文物保护中的可行性 、 必要性的分析,进一步得出大数据管理平台在我国文物保 护利用中意义重大 。


       大数据(big data) ,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工具进行捕捉 、 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而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 、 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处理海量 、 高增长率 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


       它是在一个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交流密切,社会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的产物 。


       2015年9月 , 国务院印发 《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 。


      《纲要》明确,推动大数据发 展和应用,在未来 5 至 10 年打造精准治理 、 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 、 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 、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 、 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 、 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


       截至2015年年底, 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 4692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 3582 家,非国有博物馆 1110 家 。 截至 2016 年 5 月 , 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中已注册收藏单位 14481 家,登录文 物 48592662 件(合 18413268 件 / 套),数量庞大 。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766722 处, 包括古遗址 193282 处, 古墓葬 139458 处 、 古建筑 263885 处 、 石窟寺及石刻 24422 处 、 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141449 处, 其他类型 4226 处, 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 536001 处,占登记总量的 69.91% 。


       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96 处,历史文化名城 129 处,历 史文化名镇名村 528 处 。


       截止 2015 年,我国已拥有世界文化景观遗 产 4 项 、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 项 、 世界自然遗产 10 项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文物数量庞大、结构复杂,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我国的史前文明 、 古代社会及近现代的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 而传统的方式难以对这些文物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管理 。


       文物保护中的大数据管理是文物的数据整理、分析与预测,在挖掘大数据、数据融合后,可以实现人物 、环境 、机构等多维度的关联分析, 深度挖掘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各种知识、规律,诸如可视化展示 、文物信息 GIS 地图、多样化的监测手段以及文物巡查执法等等 。


      对我国文物工作来说,大数据超强的存储 、 解析和计算能力,将使文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


       一是实现文物资源的大集中 、 大存储,使 建立统一的资源池成为可能 。

       在大数据模式下,文物调查和数据库 建设项目采集海量文物数据将在统一资源池进行整合调配 。


      二是使不同类型、不同格式、不同结构的数据间建立关联,如不可移动文物之间,以及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文物的文字信息 、 二维与三维信息、影像甚至声音之间的相互联系、附属关系等;并在不同的应 用模型间相互映射和自由索引切换, 如可移动文物的收藏保管信 息 、 不可移动文物的地理信息 、 国家的标准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智慧 城市管理系统等 。


       三是在数据的可拓展性方面得到充分延伸,通过 超强解析能力实现数据的互通兼容,各种类型的数据,将能自如地 存储到资源池中并得到有效识别和调取,数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得 到释放,从而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 。


      四是为广泛的智力集合与社会性的分工协作创造了条件 。 大集中 、 大存储和超强解析将为多区域 多人协同工作创造条件,通过统一平台,将大数据分解为小数据,依照研究人员专长和选择开展局部定向和深入研究, 由后台自动整合,实现数据管理上的集中 - 分散 - 再集中模式,大大提高研究效率,使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大区域研究更加简便,如文明探源 、 指南针计划以及古代疆域研究等重大项目的研究整合 。


       五是对文物 信息资源共享和公众互动参与的技术支持 。 在大数据支撑下,能够 提供独具特色的个人定制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多样化公共服务 。


       文物保护大数据管理的必要性 2015 年国家文物局共接到报全国省 、 市 、 县及文物行政主管部 门及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开展文物执法巡查 238311 次, 检查发现各 类违法行为 1084 起,已调查处理完毕 1034 起,接报各级文物行政部门 、 文物执法机构立案查处文物行政违法案件 142 起,其中查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行政违法案件47 起,接报全国省 、 市 、 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共 277188 次, 发现并整改各类安 全隐患 107980 项,立纠立盖 46426 项,接报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警察 督办或者配合相关部门处置文物安全案件 143 起 。 从上述数据得出,我国文物安全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


       一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 。

       二是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

       三是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对文物造成破坏 。

       四是自然环境因素对文物的 影响 。


       风化 、 雨淋 、 温差 、 冻融 、 光照 、 有害气体等因素加速文物的衰老劣化;

       地震 、 洪水 、 台风等极端天气造成大量文物被损毁 。

       因此对政府和文物工作者来说,文物安全与保护是迫在眉睫的工作,而文物保护的关键是采取有效文物保护手段和先进文物保护技术 。



       文物保护大数据管理应用的成功案例。


       2013 年我国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此次普查文物总量庞大 。


       为了有效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普查工作利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为每个收藏单位建设藏品数据库,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可通过平台实时了解区域文物资源总量、类型、分布 、管理和保护现状,动态监管文物资源 。


       社会公众可通过平台查询 、利用文物资源,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大数据在全国 第一文物普查工作的运用,效果凸显,让普查工作有效科学开展,并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


       此外南京博物院 、 广东博物馆 、 山东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成功使用大数据管理平台,有效而科学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管理 。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物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珍贵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 、 基础资源 、战略资源 。


       大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对文物数据整理、分析与预测,在挖掘大数据 、数据融合后,实现人、物、环境、机构等多维度的关联分析 。


       在有效保护和利用 我国文物资源方面作用明显,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大数据超强的存储、解析和计算能力,将使文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





Copyright 2015-2035 西安越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YUEYINGIT.COM | 陕ICP备2020016252号-1
客服QQ:58155571
Top